關於來七桃旅店
住宿資訊
最新消息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訪客留言
七桃廳の七桃米
來七桃の物語
交通指引
線上訂房
選 單
關於來七桃旅店
住宿資訊
最新消息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訪客留言
七桃廳の七桃米
來七桃の物語
交通指引
線上訂房
台南市旅館260號
日本語
English
林默娘公園
台南市林默娘公園位在安平區,佔地面積為兩公頃,於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正式對外開放。林默娘公園的建造工程共斥資兩千多萬元,是由台灣著名奇美企業旗下的奇美文化基金會所捐建。公園內有大片翠綠的草地,許多民眾在假日時帶著孩子到此放風箏,您也可在夕陽西下時沿著岸邊的步道漫步,欣賞多變的雲彩。 園區有多座大型雕像,媽祖林默娘的雕像皆雕製為少女的模樣,並設有「孝女成道」之石碑,意在期勉青年能學習媽祖的孝道精神...
觀夕平台
規劃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內的觀夕平台是近年來新興的景點,三角形的平台採用的是南方松木建材為鋪面,兩側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景色,平台前就是湛藍的海洋美景,來到這裡還能在沙灘上玩沙,捲起褲管延著岸邊踏浪,日出晨曦與夕陽黃昏時天空雲彩變化也相當動人,而觀夕平台的周圍運用的是低光源走廊設計,讓這裡不僅可以欣賞日間美景,夜晚的天空中也有閃耀的點點星辰,是許多民眾假日休閒遊憩的場所。
漁人碼頭
隸屬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中的安平漁人碼頭位在安億橋旁,碼頭旁一艘艘的遊艇停靠港邊,堤岸邊設有人行木棧道,以及半圓形的木質景觀平台,並有桌椅供民眾休憩,是適合全家假日休閒的景點。位在漁人碼頭可遠眺安平港區的景色,夕陽西照與夜景皆相當美麗,海面上的漁火點點,碼頭的光雕與對面的藝術光廊相輝映,是觀賞夜景的絕佳地點。
安平漁港碼頭
安平漁港碼頭原為安平的遠洋漁港拍賣漁場,2002年改建為觀光魚市。採光良好和寬闊的場地。不僅成為遊客休憩、餐飲的地點,更能遠眺著安平港海景。
安平古堡
西元1624年為荷蘭人建造,台灣第一座城堡「熱蘭遮城」。西元1661年,鄭成功將此地改名為安平,熱蘭遮城也稱為「王城」或「臺灣城」,俗稱安平古堡。今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。 今日的紀念館風貌,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外城南牆殘壁依然屹立,老榕攀爬,紅磚班駁,是300餘年來僅存的歷史遺跡,訴說著曾經過往的滄桑。光復後改名為安平古堡,並成為一級古蹟和觀光勝地,目前紀念館。
鹿耳門天后宮
鹿耳門天后宮最初建立於明永曆15年間4月初二日,為當時的延平郡王鄭成功抵達鹿耳門時為鼓舞士氣,所搭蓋的媽祖宮,並恭請座鑑奉祀之媽祖金尊進宮,供軍民膜拜。後清康熙58年間各官捐俸拓建,形成前殿祀媽祖、後殿祀觀音,兩旁有僧舍六間,僧人奉以香火,稱為天后宮,當時鹿耳門為台廈通商口岸,香火時分鼎盛。 道光3年(1823年)遇大風雨,造成曾文溪改道,洪流夾帶崩山泥沙淤塞在台江內海,...
黃金海岸
黃金海岸位於台南市南區,為台南市最美麗的海岸,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,海岸線長達5公里多,假日經常可看到許多人放風箏、玩沙雕、在海邊戲水,來一趟黃金海岸就能親自感受得到這麼美麗的景象。 在這美麗的海岸裡,還需要我們一起來愛護它、保護它的生態,讓這樣別具南洋熱帶風味的海岸永遠存在。
延平老街(安平老街)
延平老街位在安平古堡東側,荷蘭人所建的第一條街道,又稱台灣街或石板。其建築有土角厝、紅磚矮屋、西式洋樓,洋樓大多是白粉牆或洗石子面牆,欄杆、柱頭或屋簷上飾以手工精緻的浮雕。進落門為天井,設有「公媽廳」,以安放神安,門楣多懸掛太極八卦、劍獅獸牌或圓鏡,以求辟邪鎮災。 民國83年,台南市政府拓寬道路,延平街平行的中興街和效忠街依舊保存完整。延平街上建築有土角厝、紅磚矮屋、西式洋樓,夾雜現代鋼筋水...
安平樹屋
著名的安平樹屋在未整治前被稱為鬼屋,但其實安平樹屋是一棟具有歷史背景的建築物。安平樹屋最初為德記洋行之倉庫,現今為日人修築過後的樣貌,經由熱蘭遮城的紅磚、木屋架構與門楣花崗石等建材要素,推測創建時間應在十九世紀末與日據時代之間。 台灣光復後,安平樹屋成為台鹽倉庫,因鮮少使用而導致長時間的荒廢,而樹屋旁的大榕樹也就依附著建築物生長,牆壁與地面上長滿盤根錯節的榕樹根,翠綠的樹冠幾乎覆蓋了屋頂,形...
赤崁樓
赤崁樓位於今日的台南市民族路二段212號,原稱普羅民遮城,因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也叫做「番仔樓」或「紅毛樓」。 赤崁樓由山南面的庭園、北面的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組成,其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,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,因身好負重而變成龜狀,由於其貌與龜無異,稱為〔龜碑〕。 原為荷蘭人的行政中心,後改為承天府治,日治時期為陸軍衛戍醫院。光復後,將原有的木製結構,改為鋼筋混泥土,並將主要入口由西...
億載金城
億載金城古稱為「安平大砲台」或「二鯤鯓砲台」,是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創建的。位於今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,被列為一級古蹟。 建築上,億載金城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,四角凸出,中央內凹。砲台後遭毀損,光復後,大規模整修,形式和材質上已多有改變。城高約2公尺,城周有護城河,林木茂密,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,平坦寬廣,並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及仿製的古炮。
東嶽殿
創建於西元1673年,位於今日的台南市民權路一段110號,又稱「東嶽廟」或「嶽帝廟」,列為三級古蹟。 該殿為兩造兩廂形式的建築,坐北朝南。殿內光線陰暗,神像多為閻羅天子、牛頭、馬面等等的鬼神,個個栩栩如生,令人感到陰森肅穆。 相傳東嶽大帝是職司泰山,懲惡罰奸,為陰陽十殿明王的首席,是陰司地府的主神,對作奸犯科、做惡多端的人都能明察秋毫、賞罰分明,深得民心。正殿後牆壁面上,設有「天官賜福...
安億橋下河底景觀步道
安億橋下河底景觀步道為民國九十七年九月竣工,並於民國九十八年一月正式啟用,是台灣首座的河底景觀步道,景觀步道共有七面壓克力景觀窗,全長六十八公尺,寬五公尺,高二點五公尺,並設有升降梯供行動不便者使用,民眾可透過景觀窗觀看虱目魚、吳郭魚、三仔魚與豆仔魚等魚類,而景觀窗的另一側則是展示著安平區的風景圖片,是安平區中新興的觀光景點。
臺灣府城隍廟
臺灣府城隍廟為陰間的「府衙」,位於當時東安坊郡署的右側(今台南市青年路133號)。 城隍爺為地方守護神,專管百姓陰間諸事;與地方長官之掌理人間,分而治之。民間認為城隍爺是護國祐民之神,也是賞罰分明的司法神,為民間公理正義的最後守護神,是古今不變的信仰。
大天后宮
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,俗稱「台南大媽祖廟」,位於今日的台南市中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。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,也稱為「一元子園亭」,在民國74年以歷史與文化地位被列為第一級古蹟。 施琅攻佔台灣後,奏請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袓廟,封媽祖為天后,廟稱大天后宮。大殿所奉祀栩栩如生、尺寸碩大的金面媽祖神像是大天后宮最大的特徵,為台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。大天后宮坐東朝西,建於斜坡地上。因...
延平郡王祠
延平郡王祠位於今日台南市開山路152號。因政治顧慮稱為開山王廟,到清同治年間,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,強調鄭成功是「明室遺臣」,不是「亂臣賊子」,並為鄭氏立祠,將開山王廟擴建成「福州式」建築,改為明延平郡王祠。日治以後,改為「開山神社」。光復後,將福州式建築拆除,建為鋼筋水泥的中國北方式建築。 祠旁的民族文物館收藏著許多台南文物,讓民眾了解先人生活起居狀況,舉凡史前文物陳列、台南歷史文物、鄭成功...
安平港港濱歷史公園
安平區中的港濱歷史公園與林默娘公園相連,是一座結合歷史文化與海濱景觀所打造出的港濱公園,延續著台南府城歷史的意義。園區中設置有二鯤鯓砲台、亞太美術館及親水遊憩區,廣闊的園區相當適合舉辦大型活動,親水自然堤岸曾為2005年台灣燈會的主舞台。 假日時寬闊的草地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放風箏,漫步在水岸與綠地之間的休閒步道,享受傍晚涼爽的微風吹拂,還可看見成群的白鷺鷥在沿岸覓食,夏季時不妨捲起褲管到親水遊...
祀典武廟
祀典武廟位於台南市中區永福路二段229號,唯一列入官方祀典的武廟。 相傳為原為寧靖王府內之關帝廟,建於明鄭時期,祀典武廟又稱關帝廟,廟分三進:前殿、拜殿、正殿及後殿。歇山屋脊的正殿,供奉著金身關帝神像,左右陪祀周倉和關平,為清代康熙年留下的古物,其「萬世人極」為咸豐所賜御匾。後殿右側觀音廳、西社與六和堂自成一區。 全盛時期附近六條街的境廟組成「六和境」,於廟內設立「六和堂」為聯境辦事處...
台南孔廟
孔子廟又稱文廟,是全台最早的文廟,清末前是的官辦學府,故有「全台首學」之稱,地點位於承天府鬼仔埔(今台南市南門路2號),廟門以「全台首學」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。 坐北朝南的建築,柱廊式的大成門,又稱戢門,門的兩側分立名宦祠及鄉賢祠。獨立式殿堂帶露臺的大成殿,是整座建築的主體,殿內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。紅瓦、紅牆、綠蔭是對孔廟的基本印象,兒童嬉戲、情侶散步、老人下棋與悠閒的氣氛。民國72年被指...
安平蚵灰窯文化館
安平蚵灰窯文化館位於安北路上,是台灣僅存的完整蚵灰窯,台南市政府為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,將蚵灰窯、安平樹屋與安平海關列為國家歷史風景區內的三大景點。燒蚵灰是台南地區的傳統產業,以蚵灰窯的主體建築物、倉庫組成的文化館,內部陳列許多早期燒蚵器皿,除此更設有蚵的科學展示及蚵灰的應用。
英商德記洋行
英商德記洋行建於清同治6年,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(今台南市古堡街108號)。此時洋行大多從事鴉片、樟腦、砂糖等交易。英商德記洋行與後後來建立的怡記、和記、東興、唻記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。列為三級古蹟。 建築坐北朝南,樓高三層,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,一樓原為行員宿舍,走道居中,左右各有三間房間,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,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,加上白色粉牆,在風貌上與傳統民宅不同。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...
風神廟
風神廟位於今日的台南市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,列為三級古蹟。 建築坐北朝南,日據時期,因開闢道路而將風神廟拆除過半,巷道取代河港。風神廟現有建物為民國13年所重建,平面格局為三合院式帶軒,三間起的正殿前帶四柱式單開間秤亭。 廟內神像為罕見神像藝術。風神高居殿堂之上,雍容華貴。陪侍的水神和火神,一青一紅,造型特別。正殿旁左側供奉雷公,右側供奉電母,於兩側牆上繪有昔時位於鎮渡頭後南濠港...
安平天后宮
天后宮創建於明鄭時期,位於今日的安平區國勝路33號。有開台天后之稱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,主祀天上聖母,俗稱媽祖,安平人都稱天后宮為「媽祖宮」,在台灣算是歷史悠久的媽祖廟。還有千里眼、順風耳,合祀延平郡王與甘輝、萬禮二將軍,配祀水仙五位尊王與四海龍王兩位石將軍。近來又增元辰殿,尊奉六十星宿太歲大將軍。
水仙宮
水仙宮位於台南市神農街一號,列為三級古蹟,主祀水仙尊王,簡稱「水仙王」。 因為大禹利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水患,造福百姓,大家認為他有治服水的能力,紛紛以水神來奉祀他。大禹作為主祀的神,配祀奡王、楚王、伍大夫、屈大夫,即是俗稱的「一帝二王二大夫」。為航海生活的船長、海員或以貿易為業的商賈所崇奉,祀以保祐海上交通的平安。 水仙宮門前有一對抱鼓石、基座及石礎的雕工精美。大禹為開國君王,所以大門不...
海山館
海山館位於今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52巷7號。因清康熙22年由來自同鄉的不同班兵,以部隊為單位,在安平建造廟館,做為供奉家鄉神祇及聯絡聚會的場所,現列為三級古蹟。 「提標館」、「烽火館」、「閩安館」、「金門館」、「海山館」;合稱為「安平五館」。海山館便是由福建海壇鎮標班兵建造的廟館,簡稱海壇館,主祀聖母媽祖,配祀五帝爺及五福爺,具有穩定軍心的作用。在民國74年規劃為「安平鄉土館」,展示安平地區鄉...
台南公園
「臺南公園」位於臺南市北區,是府城最大的開方空間,也是最古老的公園,佔地約有4萬餘坪,二次大戰改稱中山公園,民國90年後更名為臺南公園。於日大正元年(西元1912年)興建,六年後才正式完工並開放。當時園區遍地花木,身兼熱帶實驗林,現今則是規劃有兒童遊樂區、噴水池、台南市中山兒童科學教育館、音樂台等設施,多功能的開放場所與教育館,與公園滿地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協調融合,是每個台南市民週末下午的好去處,...
安平小砲台
砲台位於今日的台南市安平區西門里安平小段1006之七地號,因道光20年姚瑩為防英軍而建,號稱天險的鹿耳門,後來逐漸淤塞,進而積沙成陸,成為廢港,現列為三級古蹟。 位在台灣城殘蹟西側,砲台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,安平小砲台包括砲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。現存的砲臺臺基是由花崗石砌築成,採用丁順交砌方式,丁頭與臺基最上層二度丁砌石料外凸,造型上頗具匠心。砲臺上齒形排列的雉堞,虛實相間,氣勢雄偉,...
大觀音亭
大觀音亭位在今日的台南市成功路86號,建於明永曆32年,是府城內創建最早,規模最大的觀音廟。列為三級古蹟。 歷年來經過多次重修與重建,廟址未曾變更。廟宇採木構造之閩式平房,座北朝南,由凹壽形的三川門、拜亭、龍虎井、正殿、過水廊及後殿所組成。。因建造年代久遠,廟內現存古匾較多。主祀觀世菩薩(觀世音佛祖)。也有稱觀音媽、南海觀世音、聖宗古佛、妙善夫人、聖觀音等。佛祖則是民間對佛的尊稱。廟前正對街...
開元寺
開元寺為鄭經戰敗退守台灣,於永曆34年建造,命名北園別館。清康熙29年改建寺宇,取名海會寺,又名開元寺。位於今台南市北園街89號,列為二級古蹟。寺中有重1600斤的古鐘,為開山住持志中法師當年募緣所鑄,為台灣年代最古的銅鐘。佔地遼闊,環境清幽,新舊殿宇櫛比鱗最具本省歷史。由庭園改建成佛教寺院,平實而素雅,佛像莊嚴,殿宇宏偉;另外寺廟內有鄭經井、七絃竹及「詩魂」碑等其他景物,創寺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...
石鼎美古宅(衍慶堂)
古宅位於今日的台南市西門路2段225巷4號,清道光23年建立,是台南市目前尚存的古厝之一,由當時石宅先祖耀宗中舉而創建,後來由三郊董事官銜二品之開基祖時榮公所興建完成。 清乾降年間石時榮由廈門到台灣,一開始於林朝英元美號工作,後來石氏承接原有生意,將店號改為鼎限,有鼎承元美之意,而被慣稱為石鼎美古厝。石鼎美宅原創部分尚保存甚佳,座落在西區鬧區巷中,更顯其風格。
台南天壇
天壇位於今日的台南中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,原為明鄭時期奉明正朔、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,稱為「天公埕」。清初,因政治顧慮未能建壇,直到清咸豐4年才建廟立壇,名「天公壇」。清光緒25年重修,並改廟名為「天壇」,民國68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,次年廟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,民國72年廟名改為「台灣首廟天壇」,民國73年重修屋頂簷飾,由漆木構,乃成今貌。 天壇有三多︰配祀神祇多、廟...
台南地方法院
法院位於台南市府前路一段307號,列為二級古蹟,成為全國第一批被正式列級為古蹟的日據時期建築之一。 原為清馬兵營遺址,日本人佔領台灣後興建,為台灣總督府轄下的地方法院。日本當局在地方法院內審理大規模的武裝抗日行動──西來庵事件。 建築有巴洛克風格,以非對稱處理,主入口位於北面東側,門廊為古典山牆形式,由八根柱子構成,處理方式是由兩側各有三根形成一組立於一個基座上,角柱為方桂,柱間之距甚...
四草大眾廟
四草大眾廟位於今台南市顯草街一段360號,四草大眾廟建於康熙39年,主祀鎮海大將軍(鎮海元帥),主神陳澤,建祠奉祀以表戰功。
台南市立藝術中心
台南市立藝術中心位於台南市中華東路三段322號,於1980年開始興建,1984年10月6日正式啟用,文化局的成立更名為台南市立藝術中心,2004年5月20日奉命更名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。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主體建築可分為三個部分,文物陳列館、國際會議廳、演藝廳,其三者皆是立方體造型,並以長廊連接呼應,而中心的正前方,為彩色噴泉及綠意盎然的景觀庭園,這裡除了以完善的硬體建築提供文化藝術活動,更時...
台灣府城大南門
大南門位於台南市南門路南門公園內,列為三級古蹟。 大南門的花崗石城座,又稱寧南門,上有重檐歇山屋頂的兩層城樓。城門外突出半月形的老古石外郭,城垣上設雉蝶,下開圓拱形門洞。大南門右方的空地上有碑林一座,展示著數量豐富的古碑,為研究台南市歷史的重要資料。 同治年間,因地震及暴風,曾經重修,日據以後,因開路、設學校、築商館,便將城垣陸續拆除,而大西門、大北門、小東門、小南門也先後夷為平地,受...
鄭氏家廟
鄭氏家廟建於明永曆17年,位置在當時的承天府寧南坊的鄭氏家廟(今台南市中區忠義路二段36號),列為三級古蹟。為台灣最早奉祠鄭成功的專祠。 清廷據臺時為顧及隱晦,改稱鄭氏家廟,又名昭格堂,為鄭氏開臺第一座家廟。建築為宗祠性質,廳堂樸素,沒有太華麗的裝飾與彩繪,氣氛肅穆。由前庭、前殿、正殿、後殿組成,兩側各一間耳房,坐東朝西。 民國73年臺南市政府拓寬忠義路時重加修建,成為今日的廟貌。目前...
開基武廟
開基武廟建於明永曆年間,位於今台南市中區新美街116號。因規模比祀典武廟小,稱小關帝廟,編列為三級古蹟。 廟宇主祀關聖帝君,其中最特別的是馬使爺及虎爺是供奉在三川殿右側牆上的小神龕中,因廟地狹窄,為了節省空間的巧妙安排。 經多次重修,所需經費幾乎都由舖紳商家籌措,直到民國65年,決議購買廟後土地另建新廟,將舊廟留存,做為歷史見證。嘉慶23年、光緒2年重修開基武廟郊舖紳士捐金的碑記等許多文物...
鹽田生態保護區
四草盛產「草海桐」而得名,古稱「北汕尾」(位於安平北方台江外海鹿耳門之南)或「南汕」(安平及七鯤鯓列島統稱),即今日的台南市安南區顯草街一段101巷24號。 原先是內海,後來因為泥沙淤積成四個湖泊,湖中長滿了草,所以叫做四草湖,後來草湖漸漸淤積成了溼地,也就被簡稱為四草。民國83年11月30日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。
德商東興洋行
同治2年外商紛紛於安平設立洋行,德商東興洋行便是其中之ㄧ。它和英商德記、怡記、和記、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。今台南市安北路183巷19號。列為三級古蹟。 建築體坐東面西,採拱廊形式,因應台灣氣候特徵而採取,拱廊欄杆飾以綠釉花瓶,優美有致,室內空間,中央為走廊,兩側為房間,其中並設有壁爐,在台灣較少見,屋頂則仍採取傳統屋瓦。民國75年,改設為「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」,展示安平外商...
四草砲臺
四草砲台位於今台南市顯草街一段381號。清道光2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時,清朝台灣兵備道姚瑩奏議在全台南北各地建17處海口防禦砲台,四草砲台便是其一。原是臨時性的砲墩,後修建為較永久之形式,以防英軍入侵。列為二級古蹟。 和對岸的安平小砲台、後來興建的億載金城,共同防禦外敵並捍護台海航運的安全。後歷經變遷,直到光復後成為鎮海國小的圍牆。 砲台前方的大眾廟,廟後是珍貴的紅樹林保護區,而砲台周圍是...
開基天后宮
開基天后宮位於台南市自強街12號,建於鎮北坊德慶溪出口的南岸俗稱水仔尾。內政部已列為二級古蹟。 小媽祖廟是相對於大天后宮而有的稱呼,是最早的媽祖廟,以「開基」來冠稱。感念媽祖的庇佑,在海邊或河海港口建廟祭祀,並析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為一座二進縱深式建築,坐東朝西。因拜亭與前殿之間沒有內埕分隔,混然成為一體。
五妃廟
五妃廟位於魁斗山,晚明時鄭經迎寧靖王渡台,施琅征台,寧靖王決心尋死,隨侍在側的五妃都表達了全節從死的決心,於是從容自縊,寧靖王遂將五妃(袁氏、王氏、秀姑、梅姐、荷姐等五人)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(今五妃廟址)。該廟坐西南朝東北,正殿內供奉著五妃神像,牆上鑲著「寧靖王從死五妃慕」碑,燕尾翹脊的屋頂。 正殿前馬背式屋頂的拜亭,彩繪門神的門扇四樘,做為廟的出入口。門的左右,紅色的院牆連接五百...
北極殿
北極殿俗稱大上帝廟,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位於當時的府治(今台南市民權路二段89號),列為二級古蹟。 奉祀明朝守護神玄天上帝,明鄭時期的官廟之一,保存著最古老的匾額,為明寧晴王朱術桂於永曆23年敬獻,和康熙52年的匾額。雕刻拙樸的石柱礎和嵌在牆壁上的數塊碑記,都是具有參考價值的珍貴文物。 元末,朱元璋打了敗戰,逃到上帝公廟躲藏,祈求上帝公保佑渡過劫難,後來,逃過元兵搜索,在統一天下後,報答...
烏鬼井
烏鬼井建於明永曆年間,位於當時府治的鎮北坊(今台南市北區自強街146巷10號)。以菻荼(林投)砌築的,又稱「菻荼井」。列為三級古蹟。 原為疊砌而成井洞與護欄,以石灰粉飾,戰後以泥加以整修,安全因素加上蓋板。由荷蘭人命黑奴所開鑿的,當時烏鬼井「水源豐盛,又因鄰近府城南北通衢的大街,往來船隻與附近居民飲用,十分熱鬧。」日據時期,烏鬼井被填塞湮滅,使用行為至此中斷。 民國44年,經由台南市文...
總趕宮
總趕宮原名聖公宮,位於中樓仔街海防署前(今台南市中正路131巷13號),現列為三級古蹟。建於明永曆年間,為隨鄭成功來臺之水師所建,廟內道光年間所立的碑上,刻上「重興總趕宮碑記」。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,道光年間因口誤而稱總趕宮。主祀聖公爺,聖公爺,姓倪,民間尊稱為倪聖公,由於熟悉港道,為海舶總管,死後成為台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,是台南獨有的神祇。 由三川殿及正殿組成,燕尾脊,三川門屋脊上飾有雙龍拱...
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
台灣府城建於西元1788年,原是歷史上清朝台灣府的府城,在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,改名為台南府城,後因日治時期因都市發展需要,城垣逐漸拆毀,如今只剩下部分殘蹟。其中有兩段殘蹟規模較大,被訂為三級古蹟保存,分別是「南門段」及「小東門段」,另有一小段的「東門段」殘蹟則訂為市定古蹟保存。 「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」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,鄰近成功湖、榕園和成大館、舊...
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
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位於今日的台南市中正路1號,為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之作品,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受盟軍轟炸,損毀嚴重,經整修後,保存還算完整。是台灣當時幾個廳舍中之代表作之一,其他同類建築有台北廳舍(今監察院)及台中廳舍(今台中市政府)。 民國9年台滔行政架構調整,台南廢廳置州,台南廳舍稱「台南州廳」,台南市政府搬遷到新市政大樓後,改為「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」。民國86年因空間不足,...
大東門
大東門位於今日的台南市東門路1段320號前,列為三級古蹟。城門呈東西向,中開圓拱門,門內上方有石質聯楹,下方有門栓洞。城門基座為花崗石材料,石材以一丁一順交互砌築。 東側拱門上有石質橫額一塊,西側拱門上為灰泥框,城門上女兒牆開有多處眼,是捍衛府城、攻擊敵人的射擊口。此外,城洞內尚鑲有一塊道光28年所立的石碑,主要內容是:欽命不許士兵對來往此城的農商零販,予以勒索。 在乾隆53年改建為三...
延平街古井
延平街古井開鑿於清咸豐年間,位在當時安平熱蘭遮城東南(今台南市延平街148巷3號),由於水源豐沛,井水甘甜,且為淡水井,因而成為居民日常飲食的用水,現列為三級古蹟。 由清代紅磚所建,外以石灰粉飾,後因開闢道路而填高路面,目前的古井改以水泥整修,但內壁仍是保持昔時紅磚材質,以不鏽鋼欄杆圍繞井口,可觀看井內構造,井水清澈可見底,安然的立於民宅側壁旁。 民國12年,住民利用荒廢的井水培育豆芽...
巽方砲臺
巽方砲臺位於今日的台南市光華街10號,列為三級古蹟。建於清道光16年,清雍正3年,台灣縣知縣周鍾渲築造的木柵城。巽方砲臺俗稱鎗樓,為僅存的內陸砲臺,砲臺平面呈方形,中開拱門,上有橫額,落款為道光年,旁邊有樓梯可登樓頂。 當時官紳想保護城外住民商家,於府城大東門增建外牆,並建南北銃樓兩座,其中南邊的巽方砲台位於府城東南,為八卦的巽方,又名「巽方靖鎮」。北邊的砲台約在現今的長榮中學後方,目前無跡...